讲座回顾——被凝视的殖民者

2019年5月20日晚,williamhill威廉希尔官网青联会春季讲座在文科楼举行,本次讲座由青年研究员李双志老师主持,主讲人王怡博士作了题为“被凝视的殖民者——接触地带里的自我构建”(Gazed Colonizer – The Making of Self in Contact Zone)的讲座。



王怡博士任职于德国汉堡大学,具有德语文学的背景,后转向人文社科方面的研究,2012年获得德国研究专业的博士学位,目前在williamhill威廉希尔官网历史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。讲座吸引了来自不同学科的众多听众,报告厅座无虚席。



讲座从“凝视”(Gaze)一词出发,通过萨特、拉康和福柯三者对“凝视”的不同解读,说明了“凝视”概念处于自我、他者、想象和权利之间的特殊位置,并进一步引申到“殖民凝视”、“文化凝视”和“性别凝视”这三个相互交叠的范畴中。王怡博士首先聚焦于“殖民凝视”这一点,以弗朗兹·法农和Ann Laura Stoler的作品为例,说明了“殖民凝视”一词的涵义,再通过Maria Louise Pratt的《帝国之眼:旅行写作与文化汇流》(Imperial Eyes.Travel Writing and Transculturation)引入了“接触地带”(Contact Zone)的概念。而对于是否存在中立的殖民者这一饱受争议的问题,王怡博士也以Albert Memmi的理论为支撑给出了否定的答案。



在对几个核心概念作出阐释和定义之后,王怡博士带领听众将目光转向世纪之交的中国,在 “半封建半殖民地”的特殊背景下探讨殖民凝视问题。以当时的天津租界为例,多个民族国家在租界内各行其政,微缩共存,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接触地带,也被称为“超级殖民地”(Hyper-Colony)。在此背景下,王怡博士讲述了一个任清政府提督衔的西方殖民者Constantin von Hanneken的传奇一生。这位生活在中国的德国侨民的特殊身份使他处于双重、多重以及倒置的凝视关系中,王怡博士通过详实的研究材料向我们展现了Hanneken的内心轨迹,以及他如何在多种凝视关系中试图完成自我构建,使听众对中国租界这个异常复杂的社会体系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。



Hanneken的传奇故事引发了听众们的热烈反响,在讲座的最后王怡博士和听众们就历史、文化、理论等各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。


Copyright © 2021 威廉希尔williamhill(中国)-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13629号